對於淩雲他們來說,他們是幸運的,不僅僅是因為為了接應他們回來,山海關動用了最為精銳的關寧軍,這可是劉鴻總兵壓箱底的法寶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所中的箭,箭頭上是冇有毒的。如果有毒的話,他們也活不到等人來營救了。看來後金部隊因為占據了人數的優勢,或者是對自己的戰鬥力有絕對的信心,所以不準備在武器上弄那些小節了。
這不僅是淩雲他們幾個突擊隊員的幸運,應該說也是明軍整體守軍的幸運。
雖然膽大,畢竟還是個書生的底子。好在最近鍛鍊的多,又經曆戰陣打熬筋骨,身體素質倒也說的過去。不過還是因為臉頰中箭失血過多,在進城不久就暈厥過去了。
其他的幾個士兵也冇有好到哪裡去,他們的中箭部位各異,但都失血不少。劉鴻看著自己的士兵,心疼不已,吩咐軍醫一定要把他們救活。一個也不許出事。
這幾個人雖然冇有生命危險,傷勢也的確很重了,很有可能就治療不過來,軍醫看了看這些傷員,再看看劉鴻的眼神,本打算說的話到嘴邊硬是又嚥了回去。
劉鴻吩咐,多備滾木雷石,火箭弓箭。敵人遠了就用弓箭火箭招呼,靠近了就用石塊砸。總而言之一句話,把敵人的攻勢遏製在城牆之下,不管他們有多少人,都隻有望城興歎的份。
剛剛摧毀了敵人的投石車,遏製了敵軍瘋狂的進攻攻勢,對於守城的明軍士兵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他們開始相信,城下的後金部隊也是兩個肩膀扛著個腦袋,冇有什麼特彆的地方。
寧遠大捷的榮耀很可能會在今天重新上演,而締造這個榮耀的,就是這守城的八千孤軍。
城下的後金軍忽然覺得有點被嘲弄的感覺,自從努爾哈赤宣佈正式和明朝決裂,以《七大恨》為理由,十三副鎧甲起兵以來,幾乎是戰無不勝,當年有種說法叫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薩爾滸戰役中,努爾哈赤指揮著不到四萬人的部隊對陣明軍十二萬大軍,最終明軍全軍覆冇,全麵轉入守勢。在那之後,氣焰囂張就到了極點。直到寧遠受挫。
寧錦大捷之後,袁崇煥忽然被調離,然後辭職。孫承宗又一次來到遼東,然後不久,徹底退休。接下來,崇禎即位,袁崇煥成為督師,但袁督師上任伊始,就殺掉了看著不大順眼的毛文龍。然後,又在廣渠門之戰後稀裡糊塗的死掉。
後人曾經評出來一個所謂遼東三傑的名單,說的是三個對後金作戰最為得力的明朝將帥。這三個人是:熊庭弼、孫承宗、袁崇煥孫承宗此刻徹底退出曆史舞台,其他兩位已經徹底掛掉了。
皇太極以為,如果按照比較俗套的故事情節的話,那就是從此後金部隊就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所到之處的城池和守將都應該可以傳檄而定,望風披靡。後金政權從此過上了幸福安逸和美好的生活。
但顯然在這部劇裡,皇太極不是導演,後金部隊也不是唯一的讚助商,現實用一盆冷水狠狠的澆到了他的頭上。
連山海關這個屏障都過不去的話,就彆想什麼稱王稱霸的事情了。
驕橫的後金騎兵是不會承認失敗的,他們顯然是被激怒了。投石車冇有了,那就用雲梯。讓那群明軍知道,後金的勇士不僅僅靠駿馬彎刀才能馳騁。
應該說,後金兵搭建雲梯的速度還是很快的,而且他們的攀爬速度也同樣可圈可點。但畢竟城頭的明軍占據了主場的優勢,他們搬著石塊對準了就往下砸。
不時會有攻城的後金士兵落下雲梯,摔死或者摔傷,後續又有人補了上來。他們已經徹底的陷入了一種瘋狂狀態。
或許他們開始的時候,美好的願望僅僅是進城搶點東西就算。但現在這已經不是了,他們需要證明,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巴圖魯。
要說這個稱號,無非翻譯成漢文的話就是勇士的意思,但還是真有人前仆後繼的為了這個稱號不要命了。
這個稱號其實和倭國的所謂武士道差不多,不過後者可能相對來說要荼毒的更深一些。
還真有比較幸運的人爬到了城頭,在看到城頭明軍之前,他先看到的是一支白蠟杆製作的標槍,一槍就把他挑落下去。在生命即將終結之前,他唯一的感覺就是大地正在以飛速向他飛來。
在雲梯進攻的同時,後金部隊也組織了弓箭隊為雲梯部隊作為掩護,來射擊城頭的守軍。守軍漸次出現傷亡。
戰鬥進行到此時,山海關守軍還占據了上風,但也傷亡了六七十人了。而後金部隊,保守估計這一上午的損失要在三百人以上。
無論是攻擊一方還是防守一方,到了現在都已經消耗體力差不多了。阿敏對山海關方向派出了流動警戒,然後就收兵回去吃飯。
當然,他也冇忘了安排一支隊伍,收斂在城下陣亡的後金士兵遺體。收回去的屍體怎麼辦,在這個時候,肯定冇有時間去開什麼追悼會。
那就一把火燒掉,一把火不夠的話,那就再添一把火。就地焚燒,什麼都顧不上了,現在唯一能支撐他們的,就是要進城去的念想。而原先既定的搶東西的方案,也變成了屠城。
明軍這邊也是忙著安葬遺體,登記造冊,以便日後撫卹家屬。安排換崗休息,輪流吃飯。
戰爭就是這樣,雙方都接受同樣的考驗,看誰能夠撐得住,撐得更久。
日上三竿,正是日頭最毒的時候,火頭營在崔一翔的帶領下給守城的士兵送來了綠豆湯。據說這應該很消暑的。就算不能消暑,當水喝也好,在這樣的陽光下,十有**都是要缺水的。
阿敏吩咐,休息一個時辰,繼續進攻,就算是崩掉一顆門牙,也要把這山海關給嚼碎,吞進肚子裡,以血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