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杜甫,字子美。
我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那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時代。
我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杜審言是唐初的著名詩人。
我出身優越,有著比其他人多的機會去接受教育。
我對文學有著濃厚興趣。
家中藏書豐富,我常常沉浸於書海之中,從《詩經》、《楚辭》到漢魏六朝詩歌,我都一一研讀,心中逐漸萌發出對詩歌創作的渴望。
我從書中汲取知識,充實自我。
我懷揣著滿腔熱血,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然而,朝廷**,權臣當道,全靠裙帶關係,我雖有報國誌,但才能無處施展。
我的仕途並不順利。
儘管我曾多次應試,但始終未能得誌。
這段時間,我深感世態炎涼,人生苦短,倒不如與眾多好友相交,飲酒作樂。
32歲時,我認識了李白,他真是一位神人。
他的詩總是充滿豪情,不似凡塵之作。
我曾與他共同飲酒,共同談論當今國事。
我與他都壯誌難酬。
可惜,他不是凡塵中的人,我隻能看著他瀟灑的身姿羨慕。
中年時期,我依舊鬱鬱不得誌,但長期**的大唐迎來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給大唐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钜變。
我的生活也逐漸潦倒起來,住上了茅草屋,西處躲避戰亂。
我看著背井離鄉的大唐子民,我心中越來越悲傷。
我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讓我不再去寫祖國大好河山,我要用筆寫出戰亂期間百姓們顛沛流離的生活。
我寫下了《春望》、《兵車行》等詩篇,希望能讓上層人物看看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早些結束這令無數人流離失所的戰爭。
戰亂在持續,百姓們依然在逃難,但權貴們卻一首在享受著奢靡生活。
受苦的總是百姓,我不知道戰爭的意義是什麼,我對戰爭卻總是無能為力。
聽聞好友李白參與叛亂被流放夜郎,仙人般的身影浮現在我腦海中,那等仙人終究還是淪落凡塵。
我雖詩歌略有名氣,但終究不符合權貴心意,對太白兄的事無能為力。
安史之亂,大唐虛假的盛世景象被拆穿,無數的屍骨在大唐這片土地上流離失所,無法迴歸故土。
雖然在眾人的努力下,平定了叛亂,但終究回不到過去了。
我漂泊無依,生活困苦。
我為了生計,去采藥製藥賣藥,賺的錢也才勉強夠一家子生活,我很羨慕李白瀟灑不羈的生活。
我經曆了大唐盛世,也在安史之亂中西處顛沛流離。
然而,我始終堅守著對詩歌的熱愛和追求。
我的詩歌風格逐漸趨向沉鬱頓挫,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對人性的獨到洞察。
我寫下了《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我的詩歌隨著我的生活變遷,風格也在改變,我越來越喜歡寫底層百姓生活的詩歌。
我在潦倒的生活中,堅持寫著,我不再去歌頌那雄偉壯觀的山河景象,我開始寫普通百姓的生活。
權貴們從不會去低頭看底層百姓的生活,他們隻在乎他們自己的利益。
我的詩歌越來越有名氣,有人稱我為“詩聖”,還將我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一切不過虛名罷了。
我感覺很累,人生也迎來了最終的結局—死亡,回顧我這一生,我年少時立誌做官,成就功名。
但朝廷**,仕途難入。
我曾歌頌大唐盛世之景,但虛假的盛世很快便被打破,安史之亂使得我顛沛流離,我的生活也迎來了钜變。
我經曆了大唐的興盛,也經曆了大唐的衰敗。
盛世我無能為力,亂世我也無能為力。
我隻能隨波逐流,在顛沛流離中生活。
我這一生,前半生生活優渥,無拘無束。
後半生顛沛流離,流離失所。
我這一生對不起很多人,我的妻子和孩子從未跟著我享福,卻一首在隨我受苦。
我寫下詩歌去記錄所見所聞所得,希望能為後來者引以為鑒,多關心關心底層百姓。
五十九歲,我愈發無力,我的雙眼逐漸睜不開了,再見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