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曆史。
原始社會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約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社會經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
氏族公社又經曆了母係氏族公社和父係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己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代表。
山頂洞人己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係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係氏族公社的情況。
傳說中,黃帝是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
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
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
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乾成分。
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
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
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
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樣的辦法把首領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
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曆史上叫作“禪讓”。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製國家。
約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約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
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製和井田製。
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
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製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製逐步瓦解,奴隸製走向崩潰。
春秋時期,文化上出現了繁榮局麵。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
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展,科學技術取得顯著成就,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麵。
秦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始皇為鞏固**主義中央集權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秦統一後,為了防禦匈奴南侵,在連接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又向東、西兩段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
這就是有名的萬裡長城。
秦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了農民戰爭的爆發和秦王朝的滅亡。
西漢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
漢初統治者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麵,漢武帝時國力達到空前強盛。
平定“七國之亂”後,加強了中央集權;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加強了思想統治;通過對匈奴戰爭和張騫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絲綢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發展。
西漢末年,由於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戰爭爆發,西漢終於走向滅亡。
東漢初期的光武帝調整了統治政策,使社會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麵。
但東漢後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社會黑暗,終於爆發了黃巾大起義。
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間政治經濟聯絡加強,科學文化得到迅速發展。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從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統一,是中國曆史上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己名存實亡。
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
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基本上統一北方。
赤壁一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
孫權、劉備的地位得到鞏固。
220年,曹丕稱帝建魏;221年,劉備稱帝建蜀;229年,孫權稱帝建吳。
三國鼎立局麵形成。
三國時期,各國經濟都得到了發展。
三國後期,魏國的力量日益強大。
263年,魏滅了蜀。
265年,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麵。
西晉的統一是短期的,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內遷的少數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斷起義、反抗,最終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西晉滅亡後,皇族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政權,史稱東晉。
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稱十六國。
383年,統一黃河流域的前秦和東晉間的淝水之戰,東晉取得了勝利。
前秦瓦解後,中國的南北方對峙局麵更加鞏固。
在南方,東晉之後,經曆了宋、齊、梁、陳西個朝代,史稱南朝;在北方,經曆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週五個朝代,史稱北朝。
南北朝時期,江南得到了開發,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不少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從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隋朝實現了統一。
全國統一後,社會秩序安定下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封建經濟開始呈現了繁榮局麵。
官製的改革和科舉製的創立,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經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當隋末農民起義蓬勃發展時,李淵起兵攻占長安,並在618年稱帝,建立唐朝。
唐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較清明,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局麵,封建經濟得到新的發展。
唐朝是一個強盛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各民族間的聯絡加強,同亞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空前頻繁。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麵,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唐朝後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導致了農民戰爭爆發,唐朝名存實亡。
隋唐時期,中國南北統一,疆域廣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在此基礎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從907年後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相對安定,經濟獲得較大發展。
五代十國後期,後周逐漸強大,為後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麵奠定了基礎。
北宋建立後,采取了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封建經濟得到繼續發展。
北宋中期,出現了財政困難等危機,為了克服統治危機,王安石實行了變法。
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備空虛,金兵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
1127年,南宋的統治開始。
南宋與金對峙,南北經濟都有新的發展。
北宋時,同其並立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有取代遼的女真族建立的金,還有黨項族建立的西夏。
各民族政權間不斷進行戰爭,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
蒙古族的首領鐵木真(後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統一了全國。
元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元朝實行的行省製度有效地管轄了全國。
宋元時期,各民族經濟交往頻繁,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經濟較前繁榮,中國同亞、歐、非各國聯絡加強,文化科學技術達到了高度繁榮的水平。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製度的逐漸衰落——明、清(鴉片戰爭以前)從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封建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製度的逐漸衰落時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明朝前期,明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強化**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
為了加強軍事防禦力量,明政府營建並遷都北京。
為鞏固北部邊防,明政府修築了北邊的長城。
為了進一步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明政府派遣鄭和出使西洋。
明朝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明朝後期,封建**統治非常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終於爆發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明朝的統治被推翻。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權後金。
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於1636年稱帝,並改金為清。
清初統治者為了進一步加強**主義的中央集權,除設立內閣、六部外,還增設了軍機處;為了從思想上控製人民,清政府一再興起文字獄,壓製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
明清前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
鄭成功收複台灣,清朝設置台灣府,擊敗沙俄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這些鬥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清政府粉碎噶爾丹的分裂活動,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使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